鼻息肉是一种在成年人中较为常见的鼻部疾病,其发病主要是由于鼻粘膜水肿引发的变态反应以及慢性炎症等因素所致。患者通常会出现鼻塞,且鼻涕逐渐增多的症状。成都仁品耳鼻喉医院的医生特别提醒,单侧性鼻息肉容易与多种疾病混淆,因此在检查时务必准确分辨,以避免误诊误治的情况发生。那么,鼻息肉究竟该如何检查出来呢?下面我们来听听医生的详细介绍。
一、鼻息肉的自我诊断要点
1.鼻塞及相关症状:持续性鼻塞是鼻息肉的典型症状之一。由于鼻内毛细血管循环不畅,导致毛细血管扩张,进而引发鼻塞。同时,患者还可能出现嗅觉减退、闭塞性鼻音,睡眠时打鼾以及张口呼吸等情况。
2.伴随症状:鼻塞之后,患者往往会出现流鼻涕的症状,并且可能伴有头痛头晕、听力下降、嗅觉进一步减退等问题。这些症状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
3.息肉外观特征:
出血性息肉:相对较少见,其表面光滑,伴有充血现象,触摸时质地较软,容易出血。
粘液性息肉:形状类似去皮的葡萄或新鲜的荔枝肉,表面光滑透明,呈粉红色,质地薄且柔软。
多发性与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通常起源于筛窦,而单个息肉若从在上颌窦后鼻孔生长,落入后形成的称为“鼻后孔息肉”。
纤维性息肉:呈灰白色,表面光滑,触摸时感觉质地较实,不容易出血。
二、鼻息肉的专业检查项目及意义
1.病史询问:了解患者是否有鼻息肉家族史、手术史,以及是否患有变态反应性疾病和非变态反应性哮喘史等。同时,若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治疗效果明显,这对鼻息肉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2.症状分析:关注鼻出血、嗅觉减退等症状,且这些症状与鼻腔内可见病变的程度不成正比,也是诊断鼻息肉的重要线索。
3.内窥镜检查:通过内窥镜检查,能够清晰地发现双侧鼻腔鼻窦黏膜的广泛水肿样改变。息肉外观如同许多融合在一起的小囊泡,病理表现为簇状,内部并非液体,而是疏松的结缔组织。颜色多为暗红或苍白,与正常黏膜无明显边界。在严重病例中,除下鼻甲外,几乎看不到正常黏膜。
三、鼻息肉的辨别方法
鼻息肉是鼻部的常见病,并非真性肿瘤,而是由于鼻腔鼻窦黏膜极度水肿,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形成的。根据不同的病理特点,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过敏性息肉:常为双侧多发性。若不能去除过敏原因,即使切除息肉后也容易复发。其病变除了水肿明显外,还有大量嗜酸性白细胞浸润,粘膜上皮下基底膜明显增厚(玻璃样变化),上皮可能出现化生。
2.炎症性息肉:多为单侧或单个息肉形成,主要由局部感染引起,切除后一般不易复发。这种息肉的水肿程度相对轻微,渗出的炎症性细胞主要为嗜中性白细胞及单核细胞。上皮化生及基底膜增厚的情况较少见,可据此与过敏性息肉相区分。
3.鼻后孔息肉:属于炎症性病变,会导致患者出现鼻塞、呼吸不通畅的症状,有时呈活瓣样启闭。还可能伴有嗅觉障碍、头痛、说话时鼻音过重等症状。
通过对鼻息肉的自我诊断、专业检查以及不同类型的辨别,我们能够更准确地认识鼻息肉,以便及时发现和治疗,减轻其对患者健康的影响。
以上就是对鼻息肉检查辨别的相关介绍,如果您还想了解鼻息肉的治疗方法,可
点击在线咨询医生,或拨打仁品免费咨询问诊电话:
400-088-5191,网上预约还可享受免挂号费以及检查优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