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这一现象,既可能源于鼻部自身的疾病,也可能是全身性疾病的外在表现。鼻出血大多为单侧,不过在少数特殊情况下,双侧鼻腔也可能同时出血。出血量的差异极大,轻微时仅仅是鼻涕中带有血丝,严重时则可能引发失血性休克。值得注意的是,反复发生的鼻腔出血还可能导致贫血,对身体健康造成持续性的不良影响。
一、反复鼻出血的原因
(一)环境与生活因素
1.天气干燥及上火:在秋冬季节,空气湿度显著降低,气候较为干燥。而在夏季,若长期紧闭门窗使用空调,室内环境同样会变得干燥。这种干燥的环境极易致使鼻腔黏膜缺水,进而变得干燥脆弱。鼻腔黏膜中的毛细血管为了适应这种干燥状态,会出现扩张现象,而过度扩张的毛细血管就容易破裂,引发鼻出血。所以,在夏天使用空调时,切忌长时间关闭门窗,应勤通风换气,并且可以借助加湿器等设备,使室内环境保持一定的湿度,以降低鼻出血的发生风险。
2.鼻部损伤: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如鼻部遭受外力撞击等外伤,或是用力擤鼻子、大力抠鼻子等,都可能成为鼻出血的诱因。这些外力作用会直接导致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如果因外伤引发大量鼻出血,情况较为危急,务必及时前往医院进行专业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二)鼻腔疾病因素
1.鼻腔炎症:急、慢性鼻窦炎,变应性鼻炎、干燥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常见的鼻腔炎症,均会对鼻腔黏膜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炎症状态下,鼻腔黏膜处于充血、水肿状态,黏膜的完整性遭到破坏,血管变得更加脆弱,容易破裂出血。此外,一些鼻部特异性感染,如结核、红斑狼疮、梅毒、麻风和白喉等,这些感染会侵蚀鼻腔黏膜,导致黏膜糜烂,严重时甚至会造成鼻中隔穿孔,进而引发鼻出血。对于这类特异性感染,关键在于及时明确病因,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2.鼻、鼻窦及鼻咽部肿瘤:虽然概率相对较小,但当出现反复且无明显诱因的鼻出血或涕中带血时,需要警惕鼻部肿瘤的可能性,这有可能是鼻部肿瘤的早期症状之一。特别是对于家族史中有相关肿瘤病史的患者而言,一旦发现此类症状,应立即前往耳鼻喉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诊断,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三)全身性疾病因素
1.凝血功能障碍及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出血性疾病、血液病或心血管系统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会影响人体正常的凝血功能。凝血机制出现问题后,身体在受到微小创伤时,就难以正常止血,鼻腔黏膜血管破裂后也不易凝血,从而引发鼻出血。另外,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会使血管壁的弹性下降,变得僵硬、脆弱,在血压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鼻腔内的血管也容易破裂出血。
二、鼻出血的正确处理方法
(一)紧急处理姿势
当鼻出血发生时,正确的姿势至关重要。首先,应保持低头状态,用手掌稳稳地顶住下巴,然后用拇指和食指从两侧将鼻翼完全捏住,同时张嘴进行呼吸。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口腔中有血,一定要将其吐出,切勿咽下。因为咽下血液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还可能影响对出血量的准确判断。一般来说,如果是鼻腔前下部的出血,通过这种方法,大部分患者能够在10分钟内止住出血。
(二)应对少量反复出血
对于少量、反复出现的鼻出血情况,通常考虑是鼻腔前部的出血。这是因为毛细血管出血后,会首先形成血痂来封闭出血点,但血痂往往并不牢固。在挖鼻、擤鼻、喷嚏、洗脸等日常动作的影响下,血痂很容易脱落,从而导致再次出血。此时,再次采用低头捏鼻的动作,多数情况下可以再次止血。
(三)应对大量反复出血
若遇到持续、反复且大量的鼻出血,在采取低头捏鼻动作进行初步止血的同时,必须尽快前往医院就诊。这种严重的鼻出血情况可能预示着较为严重的健康问题,千万不可在家中拖延,以免因失血过多对身体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如果您在鼻出血方面还有任何疑问,可
点击在线咨询医生,或拨打仁品耳鼻喉免费咨询问诊电话:
400-088-5191,会有专人答疑解惑,网上预约还可享受免挂号费以及检查优惠!